近视孩子的家长分为三类,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类?
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师邓康利,从事临床工作十年,对青少年近视防控有丰富的经验,从业过程中,为近四万个孩子制定了个性化近视防控方案。
她发现,工作中遇到近视孩子的家长,大致分为以下三类:
(资料图片)
第一类:心大轻敌型。
第二类:焦虑不安型。
第三类:专业智慧型。
第一类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没关系,去眼镜店随便配副眼镜对付,只要能看清楚黑板就行,大不了等过了十八岁做个近视手术。
此类家长“心”很大,轻视近视这个“敌人”,往往等孩子到高度近视,甚至出现豹纹状眼底等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时,才急忙来到医院。
第二类家长为焦虑不安型,发现孩子近视后饭吃不下、觉睡不好;断了家里的网线和电视机等一切电子设备;近视控制手段:角膜塑形镜、控制型框架镜片、低浓度阿托品和近视弱视治疗仪(低能量红光),这些手段恨不得都用到孩子身上
我年前遇到一个戴角膜塑形镜孩子的家长,因孩子戴角塑1.5年眼轴增加了0.1㎜,在诊室嚎啕大哭,告诉我:我和先生都是高度近视,深受其苦,一想到孩子眼轴还在长,我的心就慌得很,别说0.1㎜,就算长0.1μm,我都觉得不行!
最后一类家长为专业智慧型。从3岁开始带孩子来医院建立眼发育档案,关注眼轴变化,测量远视储备,从用眼距离、时长、习惯和光照等维度预防近视发生。
一旦发生真性近视后,马上按医生及视光师的建议采取适合孩子的个性化矫正方案,既保证孩子清晰舒适持久的视力,又控制近视度数及眼轴的增长。
这样的家长淡定从容,不视电子产品为猛兽,帮孩子制定20-20-20的科学用眼习惯,即看近20分钟远眺5米20秒钟以上,同时增加户外运动,保证阅读写作业时的光照强度。(即除顶灯外,在左前方放一台护眼台灯)
这类家长的孩子往往近视控制效果不错,很少有进展成为高度近视的,同时不会因为近视,影响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。
以上三类家长,您属于哪一类呢?
我最欣赏的是第三类家长,科学理智,淡定从容,不轻敌亦不惧敌。
工作中遇到第一类家长时,我往往会花更多时间做科普,告知家长为什么要做近视干预,为什么要控制眼轴增长,最适合孩子的近视控制方案为哪种,为什么要帮孩子选择该方案,如何干预孩子的用眼习惯;
第二类异常焦虑的家长绝大部分为妈妈,而且大多本身就有较高的近视度数,我也是一个妈妈,遇到这样的妈妈,我最想的是先给其一个大大的拥抱,告诉她:你辛苦了。
科学发展到今天,没有一种方式能保证孩子的近视度数和眼轴不增加,而孩子成长过程中,眼轴本身有生理性增长(同时伴晶状体的扁平化,所以有部分孩子眼轴增加了但度数不变。)您已经带孩子来到了最专业的眼科医院,也采用了最适合他的近视防控方案,同时生活学习中的用眼习惯,您也都注意到了,咱就放轻松,定期复查就可以了。
带着近视孩子家长常见的疑问,小编采访了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的视光师邓康利:
Q:为什么要做近视防控,十八岁后做个屈光手术,不就可以了吗?
A:近视眼的程度评估,包含屈光度和眼轴,对于长眼轴的高度近视类型,做了近视手术(不论是角膜上的激光治疗还是植入式的ICL)后,视力虽然清晰了,但长的眼球会伴随我们终身,导致以下的并发症风险增加:
1. 眼底改变:豹纹状眼底、近视弧形斑形成。
2. 视网膜脱离:由于高度近视的人群本身视力就较差,因而出现视网膜脱离早期不易发现,常延误治疗。
3. 玻璃体后脱离:常表现为眼前黑影,当黑影增加或突然有闪光感时应及时检查眼底,以便早期发现裂空、视网膜脱离或眼底出血。
4. 青光眼: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。
5. 黄斑变性:高度近视者的眼轴较长,眼球后极易形成“巩膜葡萄肿”,使球壁各层组织变薄,黄斑区新生血管、出血、黄斑囊肿或裂孔等,严重影响视力。
高度近视眼的长眼球将伴随我们一生,所以近视防控非常重要,已近视的孩子,需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,延缓近视度数(眼轴)的增长,避免成为高度近视,而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做个手术能解决问题。
Q:您刚提到科学有效的方法,请问咱们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用来延缓近视度数增加的方法有哪些呢?
A: 我们现有的常用方法有:
1. 角膜塑形术:晚上戴镜睡觉,一般白天不用戴镜就能拥有清晰的视力,这是目前最安全高效的方法,也是近视防控的首选,适合8岁及以上的孩子配戴。
2. 多点离焦框架眼镜:通过模拟角膜塑形镜的周边离焦原理,来延缓近视度数,白天整天配戴,需要配戴正位。
3. 离焦角膜接触镜(软镜/RGP):提供更为舒适的戴镜体验且能有效抑制近视进展。
4. 其他光学镜片(如有下加光的青少年渐进片):结合双眼视功能的特点,部分孩子可能需要一些其他特殊光学设计的眼镜,在矫正近视眼的同时能有效改善双眼视功能异常,从而满足近视眼防控需求。
5. 低浓度(0.05%)阿托品:晚上睡觉前滴入眼内,结合光学矫正,延缓近视度数增加。
6. 视觉训练:双眼视功能的异常亦可导致近视度数增加过快,针对症状及指针,进行个性化的训练。
7. 近视弱视治疗仪(低能量红光):利用半导体激光可调制功率的特点,模拟太阳光中对人眼有益的650nm红光,来延缓近视度数的增加(原理同户外运动每天>2小时,可有效预防近视。)
以上方案的合理选择及专业验配非常重要,每个方案都有其适应症和禁忌症,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、遗传因素、近视度数及进展、眼轴、双眼视功能情况等综合分析,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,最大可能的延缓度数,避免高度近视发生。
Q:最后请教邓康利老师一个问题:已患高度近视的患者如何避免产生并发症呢?
A: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,与单纯性近视不同,部分病理性高度近视的患者即使成年后近视度数仍会持续加深,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。
首先:避免长时间的紧张用眼,如通宵熬夜,持续几个小时盯着电子屏幕等。
其次要避免可能触碰或伤害眼睛的剧烈运动,如坐过山车、蹦极、跳水、拳击、篮球、足球等。
当然,视网膜脱落也不是无迹可寻。早期眼前可能会出现闪光感、大量“飞蚊”等视觉症状,是因为视网膜已经出现裂缝或破损,但尚未大面积脱离,如果此时及时采取激光治疗修补裂缝,脱离就不会发生。
遗憾的是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一先兆,或者以为是疲劳所致,导致病情被延误。
等后期视力骤降、眼前黑影阻挡等,再来治疗效果往往没有早期理想。
最后提醒大家:高度近视一定要每半年到医院检查眼底,因为高度近视会导致眼底出现异常,不仅仅是视网膜脱落的问题还会引发一些黄斑或者其视网膜病变。
而这些症状,因为高度近视本身视力不好,往往自己难以觉察。
什么是视网膜脱离?
视网膜是眼睛的成像部位,位于眼球壁的内层,像一层透明的薄膜,如照相机底片的功能。而视网膜脱落,并非整个视网膜掉下来,而是视网膜的感光层和色素层之间的脱离。
因为视网膜是眼睛成像的部位,脱离后会明显影响视力,拖延不治疗会导致完全失明。
为什么高度近视眼容易视网膜脱落?
并不是每个高度近视都会发生视网膜脱落,但是,轴性高度近视者发生的概率比正常者高出很多。
为什么?
因为高度近视者比正常人眼轴要长,度数越高眼轴越长,眼轴变长之后会拉引视网膜变薄,视网膜变薄之后发生裂孔、脱离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。
(编辑Rainbow。)
湖南医聊特约作者:长沙爱尔眼科医院 视光部 邓康利
关键词: 近视孩子的家长分为三类 快来看看你属于哪一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