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要闻:刘备有2员大将,一个打得过关羽,一个胜过张飞,却都不受重用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,是非成败转成空......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有一句俗话说得好:“少不看水浒,老不看三国”,意思就是说,《水浒传》太过于血腥、暴力,而《三国演义》又太过于费脑筋。
可笑的是,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国争斗了几十年,最后却便宜了司马懿的家族,真是应了一句话——螳螂捕蝉、黄雀在后。
(相关资料图)
然后,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,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:刘备手中有两员大将,一个武力超过关羽,一个又胜得过张飞,为何却不得刘备的重用呢?
传奇人物刘玄德
在整部《三国演义》中,相比于曹操和孙权,刘备的一生更具有传奇色彩。刘备原本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,却在机缘巧合之下,与关羽、张飞结为异性兄弟,开始了不凡的一生。
当袁绍纠集18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,刘备、关羽、张飞在汜水关前大放异彩,关羽温酒斩华雄震撼众人,刘关张三兄弟击败吕布振奋军心。
从此,他们兄弟三人打响了自己的名气,也开始组建自己的势力。不过,他们三兄弟虽然都很勇猛,但是却缺少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,所以创业屡屡受挫。
后来,在机缘巧合之下,刘备认识了徐庶,在新野缔造了一段佳话。奈何,因为曹操的“插足”,徐庶与刘备分道扬镳。
只是,在徐庶的建议下,刘备从卧龙岗请来了诸葛亮。在隆中,诸葛亮为刘备描绘了一张宏伟蓝图,算是奠定了创业的大方向。
后来,刘备集团便按照诸葛亮的计划,开始了另一段创业的故事。赤壁之战中,曹操大败而归,刘备向东吴借来了荆州,并以此为跳板向巴蜀发展自己的力量,建立了“蜀汉”政权。
正当刘备想要继续大展身手的时候,关羽在樊城、襄阳大败,而且还失去了荆州。愤怒之下,刘备讨伐东吴,结果在夷陵大败,将蜀汉积累的几十年家底败光了。
夷陵大败后,刘备虽然逃到了白帝城,但是也命不久矣。无奈之下,他叫来了诸葛亮,安排了自己的后世:“刘禅可以辅佐,你便辅佐,不堪大任,比便取而代之。”
交代完自己的后事之后,刘备便撒手人寰,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。回首刘备生前的所作所为,很多人说他的天下是哭来的,其实他还有一项本领——识人之明。
然而,既然刘备有“识人”的本事,为什么他手中有两员猛将却不用呢?如果加以重用,或许不会出现夷陵之败这样的惨状,此二人便是赵云和马超。
为何不重用赵云
赵云原本是公孙瓒的手下,在徐州的时候与刘备结缘,两人惺惺相惜。后来,公孙瓒被杀,赵云便投靠了刘备。
在跟随刘备创业的时候,赵云一直担负着保镖的重任,比如在长坂坡一战中,赵云在曹军阵营中“七进七出”,救出了刘备唯一的儿子阿斗。
对此,曹操评价赵云是“真虎将也”,而刘备对赵云的评价也非常之高:“子龙一身是胆”。刘备建立蜀汉之后,也对赵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封赏,子龙算得上是一位肱股之臣了。
回看刘备集团的失败,荆州的丢失可以说是转折点,对于此事很多人表示,如果将关羽换成是赵子龙,可能结局会有很大的不同。
其一,相比于关羽的傲气,赵子龙非常的谦逊,而且智谋方面也不输关羽。其二,论武力值,赵云在三国排行榜中,排名第二,而关羽仅仅是第四位。
那么,既然如此,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呢?而且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,他还口口声声说:“子龙不可重用”,这是为何呢?
有一句话叫做:“金无赤足,人无完人”,赵子龙虽然有勇有谋,而且对刘备也比较忠心,但是他却有一个很严重的缺点,那就是太过于“仁慈”。
比如,长坂坡中救刘禅虽然是重用的表现,但也是仁慈的体现,甚至于在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时候,他也有诸多仁慈的表现。
“仁慈”虽然是一个优点,但是在战场上却是一个缺点,正所谓“慈不掌兵”。在刘备看来,赵子龙在自己身边当保镖,要比他独领一支军队要强得多,所以“外放”的情况很少。
相比于赵云,马超并不具备这样的弱点,既然如此,他又为何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呢?咱们再来看看马超的情况。
为何不重用马超
马超是马腾的儿子,他原本是凉州的地方军阀,势力也是响当当的。不过,马腾、马超父子在与曹操对战之时,都被打得惨败,马腾丢失了小命,而马超则被迫投靠了张鲁。
在张鲁的阵营中,虽然马超是一位难得的良将,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被猜忌、打压,一直得不到重用,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。
直至刘备入主汉中,马超在与刘备集团战斗的过程中,被他们劝降,进而加入了刘备阵营,被任命为“右将军”,后来被提升为“平西将军”,算是刘备阵营中最大的武将。
不过,马超的职位虽然很高,但是真正的实力却不强,或者说他根本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,比如:在此后的多次征战中,马超只是做一些辅助性的防御工作,作用还没有魏延大。
在三国武将排行榜中,马超排名第五位,而张飞排名第6位。论智谋,马超要比张飞强上许多,可为何却不得刘备重用呢?
其实,相比于赵子龙的“仁慈”,马超在“资历”这一块有很大的短板。回看马超与刘备的渊源,他加入这一阵阵营的时间很短,而且又是被“招降”过来的。
与此同时,刘备虽然控制住了巴蜀以北的大片地区,但是在西凉等地,诸多的西凉人还是以马超为首,视马超为“神”一般的人物。
因此,马超可以作为一个守成之将来使用,用以保卫巴蜀西部、北部的防御,但是却不能“重用”,毕竟他是一个“潜在的威胁”。
对于诸多的统治者而言,都有一种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不教天下人负我”的心态,即使“仁德”如刘皇叔也是如此,只是他隐藏的很好罢了。
总而言之,刘备不重用赵子龙,是因为“慈不掌兵”,而他不重用马超,则是因为马超潜在的威胁性很大。
刘备去世之后,赵子龙虽然也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猛将,但依然没有被太过重用。后来,在第一次北伐结束之后便去世了。
马超的地位虽然上升了许多,但是依然被诸葛亮定性为“防御”,基本上他的后半生,都在西凉地界为巴蜀担当防御任务。
不能说赵子龙、马超的实力不强,只能说二人不得其时也,与诸葛亮很相似。
关键词: